实务 | 详细!工伤医疗期及其待遇相关问题汇总(下)
2020-10-09 11:05:38
18
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善后问题如何处理?
《劳动部关于外派劳务人员伤、残、亡善后处理问题的复函》(劳险字[1992]16号)规定:对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发生伤残、死亡事故的善后处理问题,应参照《国务院关于驻外、援外人员在国外牺牲、病故善后工作的暂行规定》(国发[1981]147号)规定的原则处理。具体意见如下:
1) 外派劳务人员伤残或死亡属于国外有关方面造成的,外派单位应积极索赔,不应为外方承担伤害赔偿责任。外方付给的赔偿金,原则上应归当事人或其家属所有。但单位已垫付的诉讼费(包括索赔支出的费用)、医疗费、护理费、治疗期间工资以及事故善后处理等费用,应从国外赔偿金中扣还。
2) 外派劳务人员在国外发生伤、亡后,应按照因工伤亡对待。国外赔偿金与国内工伤保险待遇相重复的费用可酌情扣发。但国外赔偿金中的精神损失赔偿不作为重复待遇计算。
3) 国外没有赔偿金的,按国内工伤保险待遇处理,所在单位应给予适当照顾。
19
因工致残职工被判刑解除劳动合同后待遇如何处理?
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因工负伤致残的劳动合同制工人被判刑后可否享受因工负伤待遇问题的复函》(劳办力字[1993]16号)的精神因工负伤合同制工人被判刑的,适用《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即“劳动合同制工人被除名、开除、劳动教养,以及被判刑的,劳动合同自行解除。”
考虑到因工负伤的工人有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所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由单位按照其伤残程度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费,具体标准按当地规定执行。
20
职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处理?
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后待遇享受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7]115号)规定,凡是职工在上下班必经路线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后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无论该职工及其用人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该职工都应认定为工伤,并享受有关的工伤待遇。
如该职工及所在用人单位已参加了工伤保险,有关工伤待遇按当地规定执行;如该职工及所在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伤待遇则由该职工的用人单位支付。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这里“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既可以是职工驾驶或乘坐的机动车发生事故造成的,也可以是职工因其他机动车事故造成的。
21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哪些人?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第2条规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该规定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
该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该规定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22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在那些情况下,可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3条规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1)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 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3) 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4) 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5) 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6) 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7) 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23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在哪些情况下停止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4条规定,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
1) 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 就业或参军的;
3) 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4) 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5) 死亡的。
第5条规定,领取抚恤金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刑满释放仍符合领取抚恤金资格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抚恤金。
24
享受抚恤金待遇的资格和条件如何认定?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6条规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的资格,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
责任编辑:郭毅
本文中图片除另行说明外,均来自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