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大促维权-4 | 电商大促“先提价再降价”: 商家这样做,当心三倍赔!
2023-11-09 17:12:11
# 电商大促 · 维权特辑 #
云律通,让法律人人可及
04 电商大促“先提价再降价”?商家这样做,当心三倍赔
文. 韩晓晨律师 | 北京云通律师事务所
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618”,都是电商平台卖足力气促销冲销量的时期,很多商家会打出各种跳水价、跳楼价甚至“史低价”,吸引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但是套路用多了就会被识破:有消费者发现,一些商家会在“大促”前悄悄涨价,使得大促期间优惠后的价格与原价相差无几,甚至不降反升。
这种“先注水再放血”的套路,令消费者高呼上当。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如果善用法律的维权手段,也能反制不实诚的商家,获得商品金额三倍的赔偿。
1消费者的反制
在法律上,为促销而“先提价再降价”的骚操很有可能构成一种违法行为,叫做“价格欺诈”。
由于商家用“降价”来套路消费者的前科太多,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出台了一个《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如果商家在销售商品和服务时,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或者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来诱骗消费者购买,就属于“价格欺诈”行为。消费者就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要求商家按自己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价款的三倍来赔偿。
也就是说,我们常常听说的“消费欺诈赔三倍”,同样适用于“先提价再降价”的价格欺诈。
2哪个才是“原价”
有消费者朋友问:商品的价格时常波动,到底哪个才是“原价”呢?
根据前面发改委的规定,“原价”是指商家在本次降价前7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比如同一个网店或线下店面)成交的最低交易价格,这个交易价格应该是有交易票据印证的。
如果前七日内都没开张,就以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交易的价格作为“原价”。
3如何保留证据
如果消费者朋友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判断商家存在“先提价后降价”的价格欺诈行为,首先可以通过截屏、拍照等方式,把“蛛丝马迹”保留下来,在网页上截屏的,要注意保存取证的页面链接,作为初步的证据。
网购的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一些历史价格查询插件或小程序,搜索一下这个商品的历史价格曲线,印证一下自己的判断。
笔者随手搜了一个历史价格检索插件,查询了一下刚买的蒜蓉生蚝的价格波动……还蛮动荡的。
之后,可以选择向商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投诉、举报,市场监管部门会对价格欺诈事实进行调查、认定,认为属于价格欺诈的就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然后,消费者就可以用这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作为依据,要求商家承担三倍的赔偿责任。商家不接受的,消费者还可以申请用行政处罚决定书为重要证据提起诉讼。
需要注意的是,“原价”到底是多少,在诉讼过程中是要由商家进行举证的,如果商家无法证明促销中标明的原价确实是前七日在本店内成交的最低价格,就需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最后,祝愿消费者朋友们都能购物愉快、买得放心,也希望商家通过诚信经营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