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公益行动在北大启动,智能检测成亮点
2019-12-06 10:52:29
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公益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办。
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九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响应司法部关于为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法治保障的工作部署,探索法律科技服务社会生活的创新模式,北京大学法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和中国中小企业杂志社作为发起单位,于今日下午在北京大学正式启动了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公益行动。
来自科研院所、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机构、企业和媒体的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本次公益活动是对今年6月,国家司法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发布《关于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的意见》的积极响应。
在启动会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郁林表示,由北京大学法学院纠纷解决研究中心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律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实证研究和法律风险指数研究课题组,长期专门研究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对中小企业法律风险水平进行检测,编制中小企业法律风险指数和相应的中小企业法律风险指数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防控指引。将法律与现代科技结合,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帮扶民营企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高等院校和专业研究机构非常期待的结果。此次“法治体检”公益行动,是对法律服务智能化、标准化成果的有效应用。
作为诉讼法学权威专家,付郁林教授(右一)长期致力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争议纠纷多元解决方式的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法律与人工智能中心主任李长城表示,今年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律服务生产力的改造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将法律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结合,可以对法律资源进行高效、便捷、普惠的分配,使其充分发挥有效处理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监督权力依法运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对于法律资源相对匮乏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高效、低价、标准化、智能化的法律科技服务,不给企业增加负担,更能满足实际需求。
与会单位代表对该本次公益行动采用的云律通“企业法律风险智能检测系统”进行了现场体验,认为其模型先进、智能化程度高、法律专业性强,检测快捷便利,满足司法部关于运用信息化手段为民营企业提供智能诊断、在线分析、远程咨询等服务,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效果的工作要求,同时能够很好地保护企业隐私。
启动仪式上演示的法律风险检测系统。截图来自http://www.legalcloudai.cn。
该系统是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法律与人工智能中心与北京大学法学院争议纠纷解决研究中心共同理论指导下,由师生共创企业普罗天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成功的,在活动中将通过合作方平台供各地民营企业无偿使用,由企业进行法律风险自测。
中国中小企业杂志社作为活动的共同发起方,将积极配合此次公益行动的落地推广,同时还将协助与会单位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工作,促进广大民营企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扶助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中国中小企业杂志社安全与应急专刊执行主编陈婷煜。
法制网总裁万学忠表示,对民营经济法律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公益“法治体检”必须借助“互联网+法律模式”和高效的智能化手段。法制网将与此次行动发起机构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民营经济法治建设。他还表示,各方要加快“企业法律风险智能检测系统”的应用,在实践中实现法律科技产品的迭代,不断满足民营企业更广泛的需求,帮助民营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维护合法权益,健全规章制度,守法诚信经营,健康发展。
法制网总裁万学忠。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专家付伟表示,推进民营企业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学研机构法律科技服务的有效探索和成果也应当应用于民营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他期待与会高端法律教学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能够通过以提升企业法治水平为抓手,不断开发新的应用,科学、高效地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专家付伟。
与会各方在启动仪式中表示,愿积极参与法律公益服务,为宣传法律法规,提升民营企业法治意识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持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