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互金产品相继下架,金融科技“一夜回到解放前”?

2020-12-23 11:59:26

2.png

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被叫停,似乎成为了互金产品监管收紧的序曲。

互金产品下架吹响监管序曲

1218日,支付宝在其理财页面对互联网金融存款产品进行了下线处理。下线后的产品将只对已购买该产品的用户可见并继续运营,未购买的用户将无法购买。

继蚂蚁集团之后,其他主要金融科技公司也相继开始清理互金产品。

腾讯理财通、度小满金融、携程金融、京东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金融、360你财富等头部互联网平台均已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并开始对存量客户和业务进行稳妥有序地调整。

各平台的清理思路基本一致,即产品下架后将只对已购买该产品的用户可见,确保其不受影响;同时关注监管政策要求,不断完善相关业务。

虽然目前金融监管部门尚未正式发声,但多平台主动下架无疑预示着新一轮严格监管即将到来。

3.jpg

浪尖风口的互联网存款业务

所谓“互联网存款产品”,指的是银行在互联网平台上推出的存款产品(与余额宝、基金之类并不相同)。

这些产品和服务由银行提供(存款人与银行之间为债权债务关系),平台则提供产品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

近两年来,多家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了存款产品,加大揽存力度,拓宽获客渠道,很多消费者也更加便利地享受到了存款服务。仅在支付宝存款平台上接入全国股份制银行,就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

由于互联网存款产品普遍收益高、门槛低,已成为部分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手段。

然而,由于互联网存款产品不同于传统银行存款的高流动性,也存在着扩大金融风险的隐忧,对监管机关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215日,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突破了地方法人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部分地方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得以从全国吸收存款,从负债业务看已成为全国性银行。

在孙天琦看来,此类存款的流动性特点也有别于传统储蓄存款,给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带来新课题。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此类金融业务,属“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也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4.png

在此次论坛发声之前的1117日,孙天琦也曾撰文《线上平台存款——数字金融和金融监管的一个产品案例》,悉数互联网存款产品的流弊:

互联网存款产品在营销宣传时有意突出存款保险保障的“零风险”导向,歪曲利率溢价机制;

互联网存款产品通过分段付息等方式变相抬高存款利率,扰乱存款利率市场机制;

部分银行通过缩短付息周期或发放加息券、现金奖励等方式变相提高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利率,直接突破利率自律定价机制上限;

高风险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饮鸩止渴,流动性隐患突出;

互联网平台存款的跨地域属性增加了风险的外溢性,加大了处置难度;

地方性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全国吸储,偏离了立足于当地、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

数字金融,发展还是倒退

国家提倡数字金融大发展,是此前让各大银行壮起胆子拥抱互联网平台的主旋律。

然而此次的监管收紧信号,令很多业内人士感慨一夜回到解放前。

有银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问题的肯綮在于,在互联网平台与银行合作销售存款产品的模式中,债权债务关系的主体(亦即风险主体)还是储户与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仅通过流量入口提供助贷,但银行需要根据平台日均存款余额的2-3‰向平台支付手续费。

在此模式下,银行与互联网平台承担的风险明显失衡,即使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和大规模挤兑,互联网平台依然可以全身而退。

过去短短一两年内,互联网平台与银行合作发起的靠档计息存款和结构性存款两类产品已爆发到上万亿规模。由于其存在高息揽储的嫌疑,规模扩大后将可能拉高整个银行负债端的利率成本。

这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5.png

1215日的论坛上,孙天琦表示,监管部门对于这类传统金融的新业务模式要深入研究,明确该业务准入条件、风险管理等要求,根据监管评级、经营情况、资本金及风险管理能力等设定业务门槛及业务规模上限,尤其需要明确哪类银行不能做该类业务。

他给了出七条具体监管建议:

1.明确银行准入资质和标准;

2.研究出台针对高风险银行吸收存款行为的有关法律法规;

3.针对新业务模式的新特征,完善审慎监管指标和有关规则;

4.严格规范互联网、APP等数字平台涉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各类行为;

5.完善存款保险偿付规则,避免金融机构滥用存款保险法定偿付标准、搞资金价格竞争;

6.严禁平台对存款“集中比价——竞价”;

7.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准入门槛,促进有效竞争和稳健的金融创新。

孙天琦讲话当日的同一个论坛上,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台上发言中表示:

“蚂蚁集团全体正在认真学习‘十四五’规划建议和中央一系列关于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发展的政策精神,对照监管部门的要求,照镜子、找不足、做体检,积极配合监管,进一步落实监管要求。社会上近期对蚂蚁的建议、期待包括各种批评很多,这些都是蚂蚁宝贵的财富,我们用心聆听,认真进行全面的自审。”

这番与马云风格完全不同的发言,被外界视为蚂蚁集团努力要做监管部门眼中“好孩子”。

参考资料来自“观察者网”、“企业观察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郭毅

本文中图片除另行说明外,均来自摄图网

  1. 分享(2)

  2. 收藏(0)

  3. 点赞(0)

相关内容